进了机场或高铁站,没啥不贵,已成许多人的共同感受。“飞上天”的机场打包费,还有高铁盒饭价等,不过是交通场所服务收费过高的缩影。
就拿机场打包费来说,它“一飞升天”,说到底,源于“独一份”的经营格局:在我国,民用机场通常都将打包服务外包给某家公司,而外包公司除去包装、人工、物流等成本外,每年还必须向机场缴纳“天价”租金,租金费用甚至占到成本的一半以上。机场想方设法提高外包公司的进入门槛,外包公司又以天价租金“回馈”机场,价格想不被抬高,都难。
民航也好,铁路也罢,服务项目价格远超合理范围,说起来,还是老问题——“独家供应”下,乘客必然丧失“用脚投票”的权利。而价格审批的“默许”,也加剧服务价格的畸高。
如果说,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属于“大垄断”,那在机场车站垄断服务经营等现象,或许只能算“小垄断”。但“小垄断”危害不容小觑。事实上,在一些发达国家,很多经停的乘客都喜欢在机场购物,因为机场是最便宜的地方;而在中国,除了免税店,机场已成“宰客重地”,这岂能不损害机场铁路的形象?从长远看,这也无异于自毁前程。
遗憾的是,天价打包费式的“小垄断”,已是屡遭曝光,可机场铁路里的服务“独立王国”,迄